貴州防雷檢測淺析防雷檢測監督的要點
來源:m.jmstg.cn 發布時間:2019年02月18日 點擊次數:50次
目前,隨著我國防雷檢測機構的增多與市場化的運作,防雷檢測的質量呈現多樣化趨勢,所以防雷檢測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檢測機構,防雷檢測質量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人員素質和管理方法。貴州防雷檢測介紹防雷檢測監督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以減少防雷檢測工作中的失誤。
1、貴州防雷檢測報告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生產制造業,主要把控制產品生產過程涉及的人、機、料、法、環等因素運用正向追溯或反向追溯,檢查存在缺陷的產品或檢測問題產品的源頭。對于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檢測報告是其最終產品,要保證該產品的科學性、公正性、有效性,那么提供的檢測數據準確無誤,最根本的依據是其檢測報告的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是整個檢測工作科學性、公正性、有效性的最重要客觀依據,是檢測過程完整真實的記錄,也是檢測機構技術水平、管理能力、人員素質的綜合表現。IEC 17025: 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要求“每項檢測或校準的記錄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時識別不確定度的影響因素,并確保該檢測或校準在盡可能接近原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復現”,所以檢測機構應盡可能記錄有關防雷檢測過程的完整信息,以便追溯檢測過程的各環節和要素,并還原整個檢測過程。在監督過程中可追溯性需要著重注意以下方面。
1.1 檢測數據追溯
檢測報告中往往有很多檢測數據,涉及建筑物的幾何尺寸、檢測點的接地電阻值、過渡電阻值等。現多數檢測人員對資料中內容所標識的不夠詳細,而且信息太簡單,甚至不真實,忽略檢測過程中檢測方法的原理以及對其現場準確運用。原始記錄只有數據和相應的檢測儀器,檢測方法以及在現場具體操作并無記錄,導致檢測過程的不可追溯性,使每次檢測現場具體操作情況都可能不一致。每年檢測報告的數據都符合規范,也確實獨立,但無法與近幾年數據作對比,導致在監督過程中即使同一檢測人員、同一檢測儀器仍無法復現與檢測報告中同質性的數據。所以,原始記錄中內容真實、細致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檢測操作方法的詳細記錄,如接地電阻測試中需記錄是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中的三極法、具體打樁位置、布線長度、檢測線線阻、檢測儀器型號等; 其次是檢測環境,包括天氣、濕度、溫度、土壤電阻率以及被檢測建筑物附近的電力、通信、燃氣管線分布情況等。
1.2 檢測點位置追溯
檢測項目中可能有多個檢測點,現場監督中需要對其全部復查,如果原始記錄中對檢測點位置的描述不具體,則不但監督工作無法繼續,在首次檢測后的檢測中也無法憑原始記錄準確找到上一次檢測中的檢測點,故這樣的情況在監督過程中被判為不合格項。有些特殊的檢測場所無法準確地描述檢測點位置,就需要在現場設置專用的檢測標識,方便下次對檢測點位置的追溯。某些化工企業的裝置區域內部有太多的裝置,現場可能無法找到長期具有唯一性有效標識的裝置編號,需懸掛設置專用的防雷檢測標志。
2、檢測項目的完整性
通常,檢測機構都會與客戶簽署委托協議書( 合同) ,其中會附具體的檢測方案。檢測方案中將展示檢測的具體項目,也是檢測機構與被檢測方都確認的檢測范圍,但很多客戶對具體檢測項目很難了解,如果最終檢測報告中項目與檢測方案相比,即使有缺失,客戶也很難了解,故在監督過程中首先應根據檢測方案中內容對其進行對應的核實。其次監督過程中還應檢查檢測方案中內容是否與檢測規范中明確抵觸,如現場某防雷三類建筑物的引下線,現場有3 處且剛好滿足規范的間距要求,但是檢測方案與檢測報告中均只反映2 處,這種情況若無特殊原因,則屬于檢測機構的疏忽。
3、外部防雷裝置的表達形式
被保護建筑物防雷裝置的良好運行有很大部分是依靠外部防雷裝置來實現的,那么被保護建筑物幾何尺寸、接閃器尺寸、位置、數量、材料、規格、保護范圍等影響外部防雷檢測結論的要素均需要清晰完整地反映,尤其是在各種接閃器聯合保護的情況下,更應對各個接閃器的要素以及各個接閃器的相對位置,反映詳實,且對于起到保護作用的接閃器應根據規范要求反映對應的接地電阻值、過渡電阻值等數據。
4、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的一致性
原始記錄上的內容應盡可能詳實,所有在檢測報告中反映的要素都應在檢測原始記錄中找到對應的支撐性數據,如檢測報告中反映某檢測點的接地電阻值,則該檢測點檢測時所用檢測線的線阻、表顯接地電阻值、儀器編號、檢測方法、具體布置等都需要在原始數據表上反應,并能與檢測報告上內容一致。
如果現場不方便進行復雜計算,可以不在現場原始記錄中反映推理計算的內容,但需要把現場情況信息在原始記錄中詳細反映,而在檢測報告中反映推理計算的內容; 對于檢測內容較多的原始記錄,應盡可能格式化和程序化。合理并嚴密地設計檢測程序,將基本不變的部分檢測項目、技術要求、計量單位、環境條件、設備名稱和編號等先打印。對于信息較多的檢測項目,在設計原始記錄的格式時應給該項中每個檢測數據留足夠的空間,以便現場檢測時記錄足夠的信息,這樣不但可減輕檢測人員大量的重復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還可提示檢測人員嚴格按檢驗程序實施檢驗,同時減少檢測報告的出錯率,但是兩者須一致且能滿足可溯源性。如在現場出現多根接閃桿聯合保護的情況,原始記錄中應詳細記錄多根接閃桿的高度、材料、焊接、相對位置以及被保護建筑物等信息,在現場檢測過程中可能其實較難計算準確,可以在檢測后利用軟件來精確計算,最終在檢測報告中體現。
5、貴州防雷檢測結語
從檢測報告的可追溯性、檢測項目的完整性、外部防雷裝置的表達形式、原始記錄表與檢測報告的一致性方面介紹防雷檢測監督過程中的4 個注意要點,并詳細闡述以上要點在防雷檢測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可為從事防雷檢測以及監督工作的同行提供參考。
1、貴州防雷檢測報告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生產制造業,主要把控制產品生產過程涉及的人、機、料、法、環等因素運用正向追溯或反向追溯,檢查存在缺陷的產品或檢測問題產品的源頭。對于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檢測報告是其最終產品,要保證該產品的科學性、公正性、有效性,那么提供的檢測數據準確無誤,最根本的依據是其檢測報告的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是整個檢測工作科學性、公正性、有效性的最重要客觀依據,是檢測過程完整真實的記錄,也是檢測機構技術水平、管理能力、人員素質的綜合表現。IEC 17025: 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要求“每項檢測或校準的記錄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時識別不確定度的影響因素,并確保該檢測或校準在盡可能接近原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復現”,所以檢測機構應盡可能記錄有關防雷檢測過程的完整信息,以便追溯檢測過程的各環節和要素,并還原整個檢測過程。在監督過程中可追溯性需要著重注意以下方面。
1.1 檢測數據追溯
檢測報告中往往有很多檢測數據,涉及建筑物的幾何尺寸、檢測點的接地電阻值、過渡電阻值等。現多數檢測人員對資料中內容所標識的不夠詳細,而且信息太簡單,甚至不真實,忽略檢測過程中檢測方法的原理以及對其現場準確運用。原始記錄只有數據和相應的檢測儀器,檢測方法以及在現場具體操作并無記錄,導致檢測過程的不可追溯性,使每次檢測現場具體操作情況都可能不一致。每年檢測報告的數據都符合規范,也確實獨立,但無法與近幾年數據作對比,導致在監督過程中即使同一檢測人員、同一檢測儀器仍無法復現與檢測報告中同質性的數據。所以,原始記錄中內容真實、細致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檢測操作方法的詳細記錄,如接地電阻測試中需記錄是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中的三極法、具體打樁位置、布線長度、檢測線線阻、檢測儀器型號等; 其次是檢測環境,包括天氣、濕度、溫度、土壤電阻率以及被檢測建筑物附近的電力、通信、燃氣管線分布情況等。
1.2 檢測點位置追溯
檢測項目中可能有多個檢測點,現場監督中需要對其全部復查,如果原始記錄中對檢測點位置的描述不具體,則不但監督工作無法繼續,在首次檢測后的檢測中也無法憑原始記錄準確找到上一次檢測中的檢測點,故這樣的情況在監督過程中被判為不合格項。有些特殊的檢測場所無法準確地描述檢測點位置,就需要在現場設置專用的檢測標識,方便下次對檢測點位置的追溯。某些化工企業的裝置區域內部有太多的裝置,現場可能無法找到長期具有唯一性有效標識的裝置編號,需懸掛設置專用的防雷檢測標志。
2、檢測項目的完整性
通常,檢測機構都會與客戶簽署委托協議書( 合同) ,其中會附具體的檢測方案。檢測方案中將展示檢測的具體項目,也是檢測機構與被檢測方都確認的檢測范圍,但很多客戶對具體檢測項目很難了解,如果最終檢測報告中項目與檢測方案相比,即使有缺失,客戶也很難了解,故在監督過程中首先應根據檢測方案中內容對其進行對應的核實。其次監督過程中還應檢查檢測方案中內容是否與檢測規范中明確抵觸,如現場某防雷三類建筑物的引下線,現場有3 處且剛好滿足規范的間距要求,但是檢測方案與檢測報告中均只反映2 處,這種情況若無特殊原因,則屬于檢測機構的疏忽。
3、外部防雷裝置的表達形式
被保護建筑物防雷裝置的良好運行有很大部分是依靠外部防雷裝置來實現的,那么被保護建筑物幾何尺寸、接閃器尺寸、位置、數量、材料、規格、保護范圍等影響外部防雷檢測結論的要素均需要清晰完整地反映,尤其是在各種接閃器聯合保護的情況下,更應對各個接閃器的要素以及各個接閃器的相對位置,反映詳實,且對于起到保護作用的接閃器應根據規范要求反映對應的接地電阻值、過渡電阻值等數據。
4、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的一致性
原始記錄上的內容應盡可能詳實,所有在檢測報告中反映的要素都應在檢測原始記錄中找到對應的支撐性數據,如檢測報告中反映某檢測點的接地電阻值,則該檢測點檢測時所用檢測線的線阻、表顯接地電阻值、儀器編號、檢測方法、具體布置等都需要在原始數據表上反應,并能與檢測報告上內容一致。
如果現場不方便進行復雜計算,可以不在現場原始記錄中反映推理計算的內容,但需要把現場情況信息在原始記錄中詳細反映,而在檢測報告中反映推理計算的內容; 對于檢測內容較多的原始記錄,應盡可能格式化和程序化。合理并嚴密地設計檢測程序,將基本不變的部分檢測項目、技術要求、計量單位、環境條件、設備名稱和編號等先打印。對于信息較多的檢測項目,在設計原始記錄的格式時應給該項中每個檢測數據留足夠的空間,以便現場檢測時記錄足夠的信息,這樣不但可減輕檢測人員大量的重復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還可提示檢測人員嚴格按檢驗程序實施檢驗,同時減少檢測報告的出錯率,但是兩者須一致且能滿足可溯源性。如在現場出現多根接閃桿聯合保護的情況,原始記錄中應詳細記錄多根接閃桿的高度、材料、焊接、相對位置以及被保護建筑物等信息,在現場檢測過程中可能其實較難計算準確,可以在檢測后利用軟件來精確計算,最終在檢測報告中體現。
5、貴州防雷檢測結語
從檢測報告的可追溯性、檢測項目的完整性、外部防雷裝置的表達形式、原始記錄表與檢測報告的一致性方面介紹防雷檢測監督過程中的4 個注意要點,并詳細闡述以上要點在防雷檢測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可為從事防雷檢測以及監督工作的同行提供參考。
上一條:
河南:一家防雷檢測機構超資質檢測被罰5萬
下一條:
建筑物的主體工程如何做防雷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