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居仁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度江西全省“發生雷擊傷亡事故12起,造成32人死傷,其中死亡人數為13人死亡,受傷人數19人。48個縣市區雷電日超90天?!边@是江西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日前發布的《江西省防雷減災白皮書(2019年)》引起媒體關注的重要內容,該《白皮書》的發布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防雷安全警鐘。
相關資料顯示:江西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雷暴活動頻繁,屬于多雷區、強雷區。全省雷電活動主要集中在4~8月,發生時段主要集中在午后13時~21時;初雷日為1月11日,發生在九江市修水縣;終雷日為12月31日,發生在贛州市的興國縣和吉安市的遂川縣,基本覆蓋全年。
據統計2019年度,江西全省各縣市區平均雷電日為96.7天,與歷史10年平均雷電日相比有所增長。全省有48個縣市區雷電日大于90天,尋烏縣、安遠縣、龍南縣等18個縣年雷電日均超過120天,其中以尋烏縣很高,達182天。
雷電強度:全省地閃(地閃又稱為直擊雷,是指云內荷電中心與大地、地物之間的放電過程,是云與大地間的放電現象,我們日常所說的雷電災害主要就是由地閃引起的,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云中的正電荷對地放電稱為正地閃、負電荷對地放電稱為負地閃)的雷電流平均強度為17.5千安,較2018年增強2倍多(2018年平均強度8.1千安)。其中,正地閃雷電流平均強度為21.2千安,與2018年相當;負地閃雷電流平均強度為-17.1千安,比2018年增大9.4 千安。雷電流強度(絕對值)在1千安A以內的地閃很多,占46.84%;10~30千安的地閃占37.16%,超過30千安占16.03%。很大負地閃強度-413.512千安,發生在8月29日德興市,正地閃強度304.9千安,發生在7月1日泰和縣。
全省每年地閃40~90萬次。據統計,2019年全省發生地閃(地閃是指云體與大地之間發生放電,即通常所說的雷擊)共計622427次,其中正地閃58182次、負地閃564245次,比歷史10年同期偏少12.5%,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降水異常偏少,導致閃電總數比往年偏少。
之所以說《江西省防雷減災白皮書(2019年)》的發布再次給我們敲響防雷安全警鐘,是因為來自天空的雷電不會消失,雷電災害的發生對人類和大自然的影響和破壞力的確不容小覷,防雷減災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預防和減輕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任重道遠,就我國國內也不乏許多觸目驚心的例子。素有全國雷電之鄉的貴州省習水縣桃林鄉在2002年前后未安裝避雷塔時,曾出現過10年間有35人遭受雷擊而喪生的雷擊傷亡事件,而被打死打傷的牲畜和損壞的家用電器更是不計其數;2007年5月23日重慶開縣義和鎮興業村小學學生被雷電擊中,造成7名小學生死亡、44名小學生受傷,其中5人重傷;2011年11月05日,貴州省銅仁市梵凈山風景名勝區金頂發生雷擊事件,現場導致30多人受傷;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雷擊引發四川森林大火致26人遇難。